隨著三季報落幕,機構密集調研上市公司的時間窗口也已打開。與半年報時相比,機構近期選擇的調研標的在行業分布上有明顯的不同:化工、電子行業機構調研熱度顯著提升,而通信、食品飲料行業調研熱度出現下降。
分析人士認為,隨著年末臨近,業績的確定性成為機構布局四季度以及明年行情的優先考慮因素,業績具有確定性的公司及行業勢必能夠吸引機構的關注。
今年9月份,滬深兩市共有384家公司接待了機構調研,其中化工行業隻有26家,占比僅為6.77%,排在所有申萬一級行業的第5位。
進入11月份,三季報披露過後,化工行業重新奪回機構關注的目光。截至記者發稿,11月以來,共有268家公司接待了機構調研,化工行業占到30家,占比11.19%,排名僅次於電子行業。
具體到公司方麵,本月接待了機構調研的上述30家化工行業公司中,有25家公司三季報業績同比出現增長,安利股份、同益股份、揚帆新材、泰和新材和道明光學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均在100%以上。從年報預告來看,永太科技、道明光學、高盟新材和讚宇科技均預告年報淨利潤同比增幅100%以上。
華泰證券在11月15日發布的化工行業2019年投資策略稱,從長遠來看,傳統領域行業龍頭企業份額將迎來持續提升。從成長品種方麵看,液晶、半導體、碳纖維等相關化學品需求保持增長,且進口替代邏輯仍可持續。受益於政策推動及下遊需求的釋放,電子通信材料、尾氣淨化材料等有望步入快速增長階段。建議關注兼具安全邊際和成長性的民營煉化、輕烴裂解子行業,以及需求有望恢複性增長的農化板塊。
電子行業在機構中的關注度持續擴大。11月以來,共有31家電子行業公司迎來了機構調研,占比為11.57%,高居所有行業首位,較9月份提高了1.93個百分點。
細分來看,三季報表現優異的集成電路板塊成為機構調研的重中之重,兆易創新、深南電路、高德紅外和捷捷微電等7家集成電路相關公司自11月以來接待了機構調研。值得關注的是,上述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全部實現同比增長,平均增幅達到66%。
天風證券表示,今年前三季度集成電路行業的營收、淨利潤實現高速增長,主要得益於國家政策傾斜、大基金的投入以及國產化替代的需求驅動。